首页 无广告小说 军史 织明

第五十五章:密议

织明 蜗牛非牛 7836 2024-05-23 19:59

  宣府镇城东南的威远营驻地靶场上,永宁伯张诚又对着山海关总兵曹变蛟道:“曹帅与王帅,也是先各可购云州铳两千杆,子药六万发,佛郎机、飞礞炮一如蓟镇。如何?”

  曹变蛟只略一沉吟,便即十分爽快地答道:“全依永宁伯的意思办。”

  张诚笑笑又看向祖大弼与谢四新,道:“祖帅与长伯将军那边要一万杆云州铳,这数量过于庞大,恐一时难以打制出来,不若先按五千杆来计,子药十五万发,不知可否?”

  祖大弼闻言与吴国贵对了一下眼色,说道:“永宁伯也知我镇守锦州,乃奴贼必欲攻取之地,防奴之务尤重,五千杆火铳各营一分,也是无多,恐难以对奴贼造成大的杀伤。

  不过,火铳打制不易,我也深知,永宁伯看这样可好,再给我和长伯加三千杆,总数八千杆长铳,子药三十万发,如何?”

  他见张诚陷入沉思,又急切地补充道:“我和长伯可以全部用银子来结算。”

  张诚听后仍是故作一脸难色,片刻后,才略显为难地说道:“祖帅哪里话。本伯可不是个为了银子啊。”

  他走上前一把拉住祖大弼的手,扭头又看向吴国贵,对他们二人说道:“祖帅镇守锦州,乃我大明辽东门户,确是不能轻忽。

  而长伯将军作为辽东总兵,亲自坐镇松山堡,顶在与奴贼作战之最前线,确为我等楷模,本伯亦十分钦佩之。”

  张诚的目光重新落在祖大弼脸上,语气坚定地对他道:“就按祖帅意思办,云州铳八千杆,定装子药三十万发。佛郎机、飞礞炮则一如蓟镇方案。”

  “不过……”

  众人见张诚答应卖给他们火铳火炮,个个都显出了兴奋的神情,却被张诚的一句“不过……”瞬间浇灭,他们的脸上画满了疑惑的神情,眼睁睁望着永宁伯,看他究竟何意。

  只听张诚继续说道:“各位哥哥订购的铳炮子药,数量过于庞大,我匠营就算日夜无歇,怕也难在短期内交付。

  因此,为了能够尽快交付,本伯决定我匠营暂停其他军械制造,全力赶工打制云州铳,以求优先交付云州铳和定装子药。

  而后再制造佛朗机炮,最后才是飞礞炮,各位以为如何啊?”

  蓟辽来的各人见张诚并未提出什么新的要求,反而是为了他们设想,自然是没有意见。

  谢四新这时越众而出,他对张诚说道:“永宁伯,洪督也想订购一些云州铳与佛郎机炮、飞礞炮,还望伯爷能体谅学生难处,务必应允下来啊!”

  他这话说得十分客气与得体,但其意却是在提醒张诚,莫要忘了蓟辽总督洪承畴的定单。

  张诚上前一步,对着他十分亲切地说道:“谢先生如此说话,可是见怪张诚啦?”

  他不待谢四新有何表示,率先接着说道:“本伯昨晚重新清查库存,发现尚有近四千杆云州铳的库存。

  当时我就想着在辽战之际,我宣府军将士便多蒙洪督照拂,这等深情至今仍无法忘怀,所以这四千杆云州铳的库存,自是优先满足洪督臣所需。”

  张诚说完又看向祖大弼、曹变蛟等诸人,道:“我想祖帅、曹帅、刘帅对此,也不会有何意见吧!”

  洪承畴作为蓟辽总督,乃是他们众人的最高上官,给他们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这时做出其他的表示来。

  祖大弼也知道这几年里,洪承畴对祖家、对吴三桂那可是多方关照,甚至不惜将刘肇基搞离辽镇,就是为了扶持吴三桂坐上辽东总兵之位。

  作为回报他连忙表态道:“永宁伯何出此言。我等皆洪督麾下,自然是以督臣为先。”

  余者诸人对此也没有意见,关于蓟辽各将采购宣镇火器一事,到此也算是彻底敲定下来。

  其实,在这个冷兵器与火器并存的特殊时代,战斗中所需弹药并不是很多。

  以勇毅军为例,各营的火铳兵虽然占了半数,如果加上炮手,又岂止是半数,但每临战事之时真正打射出去的弹药,却并不是很多。

  每一名火铳兵平日只携带二十发定装纸筒弹药,而往往在每场战斗中,实际上最多也就是打射出去五六发弹药而已。

  因为,这个时候要么就是战斗已经结束,或者已经进入到冷兵器近身肉搏的血战阶段,火铳兵在这时,要么撤退至战场后方装填弹药备战,要么就是临时丢弃火铳,各携腰刀冲上去帮助冷兵一起与敌人肉搏血战。

  正是因为如此,勇毅军火铳兵的弹药包里,也都是以五发定装子药为一个固定装量的弹药包,而每名铳兵出战时,各人也只携带四个弹药包罢了。

  如果战事激烈,各铳兵所携带的弹药基数小于十发的时候,也是由他们各局的长官亲自前往营后勤部门去按数领取,再分发至各铳兵手中。

  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减轻战士们的个人负担,毕竟在出战之时,每兵携带的物品军械众多,而每个弹药包就重达三两二钱,每兵随身携带四个弹药包就已是近一斤的重量。

  勇毅军的铳兵们装备并不比冷兵少,弹药更是额外的军械,所以能少携带就尽量减少,现在使用燧发铳和定装子药后,已经少了许多工具,也算是为铳兵们减负了。

  现在祖大弼、曹变蛟他们还没有体会到其中的诸多好处,若是以后知晓了定装子药的好处后,他们便再也离不开张诚,当然说不定他们也会设法自制定装子药。

  不过,他们现在制备的火药,并没有达到勇毅军颗粒火药的威力,暂时一段时间内他们只能依靠勇毅军的弹药供给。

  但未来会如何现在还很难说,他们肯定会设法自行制造定装子药,就算威力差些也可以忍受,只要不像现在这样差距过大就行。

  但勇毅军匠营的火药专班,也在一直努力研发威力更大的火药,其无论技术、还是材料方面都明显强于蓟辽各镇,恐怕他们永远也追不上勇毅军的火药技术。

  想在将来与勇毅军脱钩,完全摆脱对勇毅军弹药的依赖,或许只存在于他们的梦里啦。

  现在各人都与张诚签订了满意的采购合同,脸上都透出一丝喜悦之色,这一趟宣镇之行没有白来。

  其实,对于许多的大明官将来说,尤其是北地边镇的各位军将,他们就一直对火器并不感冒,总觉得其是可有可无的东西。

  在他们眼中就连三眼铳也只是威慑大于实际,而且火器的耗费又是很大,且每逢战事最后又有哪一场,不是靠着冷兵器近战血搏决出胜负?

  而且,佩刀一把不过造价三钱多一点,长斧一把更是才二钱多,长矛那就更是便宜了,然使用火器的话,却要不断投入弹药,哪里有冷兵器来得划算?

  但前次辽东与奴贼作战中,他们亲眼目睹了勇毅军铳兵在战场上的表现,这才一改初衷,对火铳及小型火炮重新重视起来。

  …………

  接下来的两天里,蓟辽各将在魏之策和王元景的陪同下,参观了威远营与腾蛇营的铳兵操演,以及步炮、步骑炮的合操。

  不过,由于勇毅军各营都是新近才移驻镇城附近,不论校场,还是实训场地都很是简陋,但即使如此也并不影响他们观演。

  对于勇毅军铳兵超高的击中率,他们一直以来都感到十分惊奇,现在看过操演之后,才晓得这些都是平素操练出来的。

  但是对于使用弹药喂出战士们的射击精准度,他们却又持有不同的看法,究其原由,无非是舍不得真金白银买回来的子药,不忍将其白白耗费在训练场上。

  对此,永宁伯也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,那就是平素多操练持铳瞄准,既铳兵按照操典要求平端火铳,坚持长时间瞄准前方六十步外标靶。

  待其练习一段时间的端铳瞄准之后,才进行瞄准射击的实弹考核,既每名铳兵依序进行射击考核,每兵允许试射一发铳弹,按射击成绩的优劣给与对应奖惩。

  既按照射中标靶并将之击碎,为优等;射中标靶却因未命中中间,而没有击碎标靶,为合格;而未射中标靶者,即为不合格。

  而优等者给与赏银的奖励,合格者不奖不罚,不合格者每兵罚下月月俸的一半,且还要给与抽打军鞭的惩处。

  张诚此法虽也在勇毅军的新兵中大范围使用,但在实弹打靶考核时候,每兵都是一个弹药包的射击基数,毕竟他坚信神射手都是靠弹药喂出来的。

  勇毅军的铳兵每月都要打射十发以上的子药,倒不是张诚不拿银子当回事,而是因为他铳兵的无比重视。

  平时多耗费些弹药,战时才会有优异表现,才能尽可能多的杀死杀伤敌人,进而减少己方无谓的伤亡。

  但蓟辽各将却舍不得拿有限的弹药,来给铳兵喂射击精准度,在他们眼中那可都是真金白银。

  所以,他们对于张诚所提之法,大加赞扬,纷纷表示此法最善,他们回去后都要以此法操练自己营中的铳兵。

  …………

  两日后,永宁伯张诚亲自陪同谢四新等人前往宣镇北路,观摩勇毅军设在云州的匠营工坊,参将魏知策、参谋王元景、参赞刘敏慎等人也一同随行。

  在这两日中,祖大弼和吴国贵也代表辽东总兵吴三桂,与张诚洽谈了合作开设工坊的事宜。

  除了此前张诚与吴三桂商定的制烟工坊外,吴国贵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——在辽镇设立云州铳定装子药的制造工坊!

  吴国贵的理由很充分,定装子药是一个十分纯粹的消耗品,而这一次蓟辽军将所购买的数量又十分庞大,如果全部在宣镇制造不只工期漫长,运输也是一大难事。

  而辽镇各种制备火药的材料齐全,若是能派出工匠前往辽镇设立弹药制造工坊,就比只在宣镇生产要方便许多,而且也省去了运输环节。

  为了能够说服永宁伯同意这个建议,吴国贵更是代表辽东总兵吴三桂承诺,辽东各将只负责保证工坊的安全,绝不参与工坊的管理等事务。

  且永宁伯还可派驻一队军士常驻辽东,专门负责弹药工坊的驻防守卫事宜。

  吴国贵这就等于是当面表明,辽镇诸将绝不会设法窃取其火药配方,更不会强占其设在辽镇的弹药工坊。

  见他都做出了如此保证,张诚不由也是十分心动,不过,他并未立即答应吴国贵的这一请求,只表示自己可以考虑他的这个建议。

  …………

  崇祯十五年二月十九日,张家口堡,范家大院内的一间偏厅里,被暖炉烘得热气腾腾,与外间料峭的春寒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  正如许多史志载:“独石,张家二口乃宣府之项背;宣府乃京师之屏翰。”

  在长城沿线地名中的“口”,一般是指修筑长城时经过的天然水口或自然通道,张家口的“口”就是指宁川水口。

  即宁川水出崇礼深山之后,在今长城处经过的东高山与西高山之间,而形成的一个天然水口。

  古时修筑长城不能封堵天然水道,只有驻兵把守,而若是派兵驻守,就要有个名字,而该水口附近有张姓人家居住,便取名“张家口”。

  初时,守卫张家口的明兵驻宁远堡或右卫城,但都与该口相距较远,如有紧急军情,因来往不便而不利于防守。

  遂于宣德四年在距该水口三里许的西南方向修筑了一处军堡,以驻兵守“口”,因该堡所守之“口”名“张家口”,故名张家口堡。

  在嘉靖年间,张家口堡又进行了一次扩建,后在万历二年,张家口堡的土墙也进行包砖加固,城堡的规模也在此时最终奠定。

  张家口堡在明代初期的地位并不高,只是一个普通的长城边堡,规模也不大,周长仅四里有余。

  不过,到了隆庆五年时,穆宗与蒙古俺答汗达成协议,双方重开互市,史称“隆庆和议”,张家口堡就是宣府镇的马市,因此而成为整个宣府镇与蒙古进行大规模贸易的场所。

  明代的马市又分为“大市”和“小市”两种。

  “大市”每年开一次,参与互市的主要是各部落酋长和贵族,而“小市”则每月一次,主要是普通牧民与明人进行交易。

  张家口堡的马市就属于大市。

  如此到了万历年间,随着明蒙间贸易的发展,张家口堡“百货坌集,车庐马驼,羊旃毳布缯瓦缶之属,踏跳丸意钱蒲之技毕具”,一片繁荣景象。

  而由于张家口堡与长城边口之间还有五里的路程,双方的贸易并不十分方便。

  于是在万历四十一年时,又在长城边墙内修筑了一个专门用于进行马市的小堡,称为“来远堡”。

  因此,来远堡也被称为“上堡”,而后俗称“市圈”,张家口堡则称为“下堡”,民间俗称“堡子里”。

  而在鞑虏崛起,尤其是其攻灭蒙古林丹汗后,彻底占据归化城后,也常常顶着蒙古各部的名义来张家口堡进行互市贸易。

  而今,这里却正在进行着一场对永宁伯张诚不利的密议!

  (本章完)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