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毅走到外院时,外面宾客盈门,已是沸反盈天。
他虽一直倡俭,但董卓将其视为左膀右臂,今日,更是早早前来捧场,明眼人都看出,虎佑亭侯前途无量,这婚宴是怎么也得参加的,至于随礼,那就算勒紧裤腰带,也不能让人小瞧,缺了礼数。
司阍的唱礼声,几乎就没停过。贾诩忙得团团转,一会得接待宾客,一突儿还要安排席位。一会儿厨房的材料也要找他。他老而弥辣,向以沉稳著称,但现在逢人就笑,见人就说。几乎把一辈子的废话和表情都虚耗在今朝了。
中候府是个一楼一底的木制庭院。到了如今,不但院内高朋满座,连二楼也摆满了桌子。董卓高据上位,王允则在一旁做陪。两人谈笑风生,倒看不出丝毫异样。
董卓迁都长安时,黄琬和杨彪一样,也是反对得厉害,董卓大怒,把黄琬的司空也撸了,然后把他贬为和杨彪一样的光禄大夫。两人难兄难弟,地位也差相仿佛。黄琬一怒之下,也耍起了士大夫脾气,直接不来长安。除此之外,长安有资格担任三公高位的,也就一个马日磾,但也正在因迁都的事和董卓闹脾气。所以,目前朝廷最大的两个官,一个当朝相国,一个司徒,都在刘毅府上。
两人占据着中间一条长几,周围更是一大片空地,四周虽吵得要死,却无人敢过来轻撄虎须,就连下人上菜,也是小心翼翼,生怕触怒了两位大爷。
在两人对面,则搭建着一个圆台。在激昂的鼓声中,几个优伶正在表演角抵戏,正是最为著名的《东海皇龙》,讲的大概是秦国时有个人,号黄公,能腾云驾雾,驱蛇御虎。后东海现一白虎作妖,他自负一身异术,前去制服,结果因年老体衰反被白虎杀死。
这角抵戏是由好几个场景构成,故事连贯,其间还有举刀祝祷、人虎相搏等舞蹈化动作,冲突和打斗的场景也还可以。其实已有后世戏剧的雏形,不再是单独的弹唱。
此时,该戏大概已到了尾声,表演皇龙的优伶和一个披着虎皮的舞者在台上比划着,锣鼓声响成一片,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。但刘毅却提不起兴趣,后世仙侠剧,连续剧,里面电脑合成的意境,早把他眼光无限拔高。现在再看这角抵戏,和小孩子过家家差相仿佛。
只是他婚礼一直倡俭,这些个优伶,也根本不是他请的,难道是贾诩私下破的费,请来的人?
那也不可能,请一支乐队的开销很大,贾诩请也许请的起,但也不符他低调谨慎的性格。正有些疑惑,就见董卓在座上朝自己遥遥招手。
走到两人旁,董卓还未开口,倒是王允先说:「虎候大婚,是率土同庆的大事。太过寒碜的话,不但落了面子,更堕朝廷威名。老夫擅自做主,请一百戏班子前来祝寿,还望虎候不要嫌弃,怪责老夫越俎代庖。」
原来这戏班子是他请的啊。听他如此说,刘毅心头没有感激,反而一阵厌恶。前段时间,皇帝都饿得吃不上饭了,这才几天,这王允就好了伤疤忘了疼,故态复萌了。看来,奢侈之风早印在他骨子里,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。
但人家一片好意,官位也比自己大,刘毅也不好多说,只是道:「如此,小子多谢司徒了。」
他这不置可否的态度,让王允有些恼火,强调道:「这百戏班子在荆州一带很是有名,老夫可是多方交涉,才从刘景升那里借调来的。」
他口里的刘景升,自然是刘表。刘表贵为皇室宗亲,现在更坐拥荆州,乃全天下最富庶之地,却不思进取,脑子里装的尽是吃喝玩乐。大门一关,安闲自得,真正的尸位素餐,实在让人无言。
刘毅无奈,勉强做感激涕零状:「让司徒如此破费,小子甚是惶恐。」
王允「哈哈」大笑:「虎候不必抱罪怀瑕
,其实这乐队,也只是老夫顺来给你凑热闹的。」
不待刘毅询问,他解释道:「西迁长安后,原宫廷雅乐师傅走散大半。至于管理「俗乐」的黄门鼓吹署,除了小女红云外,其余人等葬身火海,无一幸免,唉。老夫就寻思着重建鼓吹署,一来么,宫廷也多点娱乐之事,二来么,毕竟也是朝廷衙门,可不能让其虚有其表。」
刘毅心头一动。原来是是这样。怪不得红云今天说,要过去帮王允。不过提到鼓吹署,他就想到了大火中的李侍仪,以及琴大等人,心下又是一叹。
董卓拍了拍身旁的位置:「兴汉呐,不要客气,来坐我旁边,陪咱家喝一会。」
见刘毅坐下了,董卓王允旁若无人,又开始方才未竟话题。
王允和董卓相比,明显矮了一截,语气中也带着小心:「帝都新定,诸事繁冗。然朝官稀缺,到处都要人。老夫虽有心振作。然年老体衰,常有心力交瘁之感……」
他絮絮叨叨正待再说,董卓喝了口酒,直接打断他话头:「王司徒,你有话就直说,别尽整这些文绉绉的东西,听着烦。」
王允点点头,仍是小意道:「如此,老夫就厚颜说了哦,」见董卓大不耐烦,似乎马上就要发火,他连忙道:「老夫修书一封,准备召张伯慎复任太尉,以减轻军政压力,相国以为如何?」
「召张伯慎?」董卓沉吟,似乎有些犹豫。
趁着董卓思量的当口,刘毅也在转着心思。如果王允提其他人,他多半一头雾水。但这张伯慎恰好他认识。就是汉末大名鼎鼎的张温。几年前胡人北宫伯玉叛乱,就是张温挂帅平的叛。当时董卓任破虏将军,还曾是他帐下的一员。不过刘毅魂穿过来时,叛乱已近尾声,张温也因「叛乱不力」,被灵帝免去了官职,一直赋闲在家。
董卓看似鲁莽,其实也非毫无心机的马大哈。张温回到长安,自然有利有弊。自帝都西迁后,一大堆人请辞,不告而别者也不是没有。正如王允所说,朝廷官员空缺了大半,连基本运转都困难。
前段时间,司马防罢工之事,闹了他个灰头土脸,也破了董卓的防,他也明白,朝廷少了这些文人不行,否则的话,有些事还真玩不转。张温名望甚高,如果他回来主持军政之事,不但会分担政事压力,甚至会带动许多士人回返。
这一点,董卓自然也考虑到了。可凡事有利有弊,张温的名声是大,但名声大的坏处也很明显,一旦他纠集一批士人唱反调,那也是个棘手的事。
一时间,董卓好不为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