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无广告小说 军史 大明公务员

第六十五章白衣御史丁显

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4476 2024-05-24 09:25

  第六十五章白衣御史丁显

  人生就是这样变幻无常。

  丁显本来以为自己失去了京师的一切。灰溜溜地回到老家。从此之后,用在京师积攒的一些银两,买田置地,终老余生。最多写一些笔记,传之子孙。只是朱元璋的一句话。

  就让丁显地机遇有了极大的变化。

  丁显看着方孝孺送过来地一千两白银,还有朱元璋的手书,简直是不敢相信。丁显说道:“这是陛下地手书?”、

  方孝孺说道:“你在官报的时候,也处理过陛下的文稿。应该认识御笔。”

  丁显细细端详这四个字。朱元璋笔锋大开大合,说好听一点,是不拘小节。说不好听的。是基本功不够,有老革之风。也就是武人风范。自以为写得有力度,大开大合。就是好字。

  当然了,全天下人没有人敢说朱元璋的字不好。只能说很有特色。

  这种特色丁显自然认得。

  他激动得难以自制,立即起身,向南京皇宫的方向数次鞠躬。甚至还想行大礼参拜。

  不是丁显太过失态。而是人生大起大落。击穿了丁显的心理承受底线。前一刻,还要落幕归乡,从此远离京师。而后一刻,却成为了京师风云变幻的一员。甚至登上了之前,他没有想过的位置。

  是的。虽然丁显在官报当主编。但是官报上,个人能力其实很难体现的。写什么发什么。怎么写,都有一定之规。更多是上传下达的角色。而有这一副字,还有开放报禁,已经资助办报资金。一千两。

  这么厚实的背景,他今后就能开一家自己家的报社。将自己的名声传遍天下。

  他虽然没有官职,但是影响力更胜过有官职。

  还是奉旨而行。

  一时间,丁显的脑海之中有无数个想法。不客气地说。报业这个产业。即便是何夕也未必比丁显懂,丁显无德,但是的确有才华。他从官报一起成长。对官报最了解,也最明白看报的人都是一些什么?

  这也是朱元璋对丁显并不看好。却也要加恩的原因。

  朱元璋要做的是开放报禁。有人办报。但是朱元璋内心深处,也是不愿意太过放任。丁显这个在官报之中担任数年主编。对很多条条框框,是再明白不过了。

  让丁显出来办报。不会搞出什么大事。

  开放报禁之后,总是要有人出来办报的。只要丁显有领先优势,很可能就是报业大佬了。有今日之事。丁显也知道该做什么。

  其实,朱元璋也不是太在乎丁显这个人的。但是朱元璋更担心另外一个局面。朱元璋,这几年下手太狠了。很多官员上朝的时候,都与妻子相拥而泣,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了。

  这虽然有一些夸张。但是清丈以来,从地方到中枢,就经济到政治的紧张形势,却一点也不假。

  朱元璋担心,他即便下令放开报禁,也没有人敢真的出来办报。这样的话,他朱元璋岂不是尴尬了。有丁显引领一下,表示自己的态度。

  方孝孺说道:“好了。丁兄。我有几句肺腑之言。我姑妄言之,丁兄姑妄听之。”

  丁显立即整理一下衣服,行礼说道:“方大人,请讲。”

  今日,方孝孺这个礼遇。是丁显之前,是完全没有的。倒不是方孝孺看人下菜碟。之前方孝孺与丁显,不过是上司与下属。而今,却变成了合作伙伴。丁显有御笔护身,已经不是他当初可以随意拿捏的下属了。

  自然要客气一点。

  方孝孺说道:“一个人撑起一个报社。固然是难了。但是我想相信丁兄是能办到的。当然了,需要人手。我也是不吝啬支援的。不过,其他的东西,却不是钱可以买到的。不管是工部的印刷机。还是兵部的驿传。这都不是给钱就能用的。陛下虽然给御笔。但是什么该说,什么不该说,想说什么,还是事先打个招呼。”

  丁显立即说道:“请大人放心。我丁某人饮水思源,一日是东宫的人,日日是东宫的人。这一点万万不会变的。其中分寸,我再明白不过了。”

  方孝孺说道:“好。有丁兄这一句话。我就放心了。上次的事情,要引以为戒。真发生了。可没有这么容易过关了。”

  丁显想起这几日过山车一样的经历,只觉得后背有些冷汗。说道:“明白。”这样的事情是万万不敢在再来一次了。

  方孝孺说道:“那好。有事派人去我府上找我。至于今后报业还是归秘书监管。具体条陈,还要等一等。当然你可以去工部,兵部找人了。工部你熟悉,按印刷数量定钱。而兵部刚刚商议下来的。是按年收费。要邮传费。大概在三百两到五百两之间。其余的你自己去办就行了。”

  这些事情在方孝孺说来,轻松平常。但是让一个小老百姓来办的话。他就是跑断腿,估计也搞不清楚。这些事情该怎么办。

  方孝孺有一句话,说得真对。这不是花钱能够做到的事情。

  即便衙门之中有这一项业务。也是如此的。不要说这个时代了。就是后世到政府办事。有些事情还是有隐形的门槛的。在这个时代。也就是何夕在辽东打造的行政体系。在商业上比较灵活。但也仅仅是比较。

  那种服务态度,比当年国企老大爷还要坏上很多。好在而今,与辽东商业体系打交道的。都是有背景的,有后台的。大家不敢乱来,这里面隐藏的一些问题,才没有暴露出来的。

  方孝孺起身就要走。

  丁显说道:“大人稍等片刻。我这里有一篇文章。作为民报创刊第一篇稿子。还请大人过目。”

  方孝孺说道:“也好。让我看看丁显巨笔。”

  丁显嘴角微微扬起,带着几分骄傲,说道:“还请方大人稍等。”随即研墨片刻。下笔如飞,文不加点。洋洋洒洒数千字,立马可就。不过一会功夫。丁显将文章上的墨汁轻轻吹干。双手捧着递给了方孝孺。

  方孝孺看了几眼,眉头猛地一紧,随即细细观摩。好一阵子,才说道:“这上面的东西,都是真的吗?”

  丁显说道:“我岂敢在这上面虚言?全部是真的。”

  方孝孺沉默片刻,说道:“这才是本朝第一大患。开海商贸之患,流毒无穷。可恨。”方孝孺情绪上来,重重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。

  丁显跟随何夕学习过。虽然没有多长时间。但是何夕一个惯用的治学方法。丁显立即就掌握了。其实,就这些社会学一些研究方法。也并不怎么高深艰涩。

  丁显又在主编的位置上多年,接触过很多朝廷内部的资料。才整理出这样的文字。

  这一篇文章,写的就是开海这些年的影响。

  大明还是贸易,从地下,私人的。到国家力量投入,各级勋贵投入其中。从涓涓细流,变成滔滔巨浪。岂能对大明没有影响。特别是沿海各地,更是影响巨大。

  在何夕看来,这影响还是太小。但是在很多人看来,已经是触目惊心了。

  特别是官员们与士大夫们。因为何夕当初的准入制度。让海上利益更多为勋贵所用的。这让本来强势的勋贵势力更大了。原本只是有权力,而今更是金钱。乃至于海上的私兵。当然也更分散了。因为海上利益,什么淮西,元从,降将,老臣,年轻人,在利益面前,也很难一团和气的。

  士大夫们没有从其中得到好处。更是不适应这种变化。而这些人更是官报主要的阅读群体。故而,丁显才一定要用这一篇文章开头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