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老师公张三丰
张无忌带着小昭,跟随殷梨亭来到了紫霄宫的真武大殿上。
张三丰此时正端坐在真武神像下的蒲团上打坐。
殷梨亭尚未进门,便高兴地大喊道:“师父!无忌回来了!无忌回来了!”
听到这话,张三丰猛地睁开眼睛,然后转过头来问道:“无忌真的回来了?”
张无忌听到了师公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,然后走上前行大礼参拜师公:“弟子张无忌,拜见师公!”
张三丰连忙起身上前搀扶,他眼神之中尽是欣喜和光亮,张三丰说道:“太好了,真是太好了,孩子,师公以为你早已经”说到此处张三丰没有再说下去。
张无忌说道:“徒孙自恩师胡青牛亡故后,便受峨眉纪姑姑之托护送她的孤女前往西域,自那以后徒孙便化名李信陵一直留在西域,以图找寻治疗自身寒毒的方法。这些年不曾带回消息,让师公担心了,实乃徒孙之过。”
张无忌也细细的打量着眼前的老师公。
如今的张三丰已经是一百一十多岁的老者了,纵使武功再高强,也敌不过岁月这把钢刀。
比起十年百岁寿宴之时,师公的模样苍老了许多,脸上的皱纹也增添了一些。
不过师公的面色红润,气息均匀,而且一双眼睛始终透着神荧内敛的光亮。用慈眉善目,仙风道骨来形容师公眼前的形象再合适不过了。
不过师公的“仙风道骨”形象,属于是武当掌门“限定款”。
这位天下无双的张真人,只有在武当山上做掌门的时候,才会是这副人间神仙的样子。
师公素来不拘小节,只要他老人家一下山,用不了几日他的道袍便会变的邋里邋遢的,从不怒自威的“一代宗师”变成“貌不惊人”的胖子。
要说武当七侠当中谁的形象最像师公,肯定是四师伯张松溪了。
张三丰摆摆手说道:“平安回来就好,回来就好啊。听你六叔说,你坐上了明教的教主之位,还在光明顶上力战五派,可伱说的少林投靠朝廷到底是怎么回事?快跟师公说一说。”
接着张三丰就拿来一个蒲团放在了自己的对面,然后跟徒孙面对面坐了下来。
张三丰此时望向了跟在张无忌身边的小昭,他问道:“无忌啊,这位是”
小昭自我介绍道:“小昭见过张真人,小昭是公子的婢女。”
张无忌望向小昭说道:“小昭你是我得力的帮手,我信赖的心腹。以后不必再以婢女自居了。”
小昭闻言后开心的点点头。
张三丰看着眼前的两人,也是微笑着轻捋胡须。
尽管张三丰自己孑然一身,但他却从不禁止门下弟子与人相恋。只要是两情相悦就好。
张三丰此时问道:“无忌啊,眼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你师公闭关才一年,没想到这外面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
张无忌说道:“师公莫急,徒孙知晓您老人家现在肯定有很多的疑问,咱们一件一件的慢慢说。”
张三丰微笑着点点头。
随后张无忌便从他在蝴蝶谷万里送不悔,然后在昆仑山中偶然得到楞伽经,学成九阳神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知了师公。
只不过张无忌对师公撒了个小谎,他把连环庄众人坑害他的事情尽数隐去。只说是他在躲避何太冲追杀的时候,偶然间掉落深谷才找到那藏经的大白猿的。
张三丰听完之后轻抚胡须,长出了一口气。张三丰说道:“原来当年何足道前辈所言的‘经在油中’竟然是‘经在猿中’。那尹克西和潇湘子非中原人,又是临终之时所言,何足道前辈不明所以,倒也说得过去。但没想到那猿猴竟然存活至今,又被我的徒孙在阴差阳错之下找回,当真是天意。”
张无忌说道:“或许是觉远大师在天之灵的庇佑吧。寻回九阳神功确实是偶然的很。不过师公,徒孙要向您道个歉。”
张三丰问道:“哦?怎么了?莫不是你加入明教的事情?”
张无忌点点头说道:“这只是其一。徒孙加入明教成为明教教主,并非是不听师公的教诲。而是另有原因,这一点徒孙稍后再跟师公详谈。”
张三丰点点头。
张无忌说道:“这第一件跟师公致歉的事情,便是徒孙未能将楞伽经带回。而是埋在了那片深谷之中。”
“尽管徒孙理应帮师公完成先师遗愿,将楞伽经重归少林。但徒孙深知九阳神功的强大,如今少林寺龙蛇混杂,若是让此功归于少林恐怕是养虎为患。”
“况且徒孙也从经文中得知,九阳神功也并非是佛门武功,只是一位前辈将九阳真经写在楞伽经中,寄放在少林寺藏经阁中罢了。徒孙想来这也不是少林之物,咱们道家讲求缘法,于是便将它留在了深谷之中,并未带回。”
张三丰摆摆手说道:“哎,徒孙说的哪里话。恩师觉远圆寂已将近百年,况且那少林寺早已将恩师除名。既然这九阳神功也非少林武学,自是不必再归于少林了。”
张无忌摸着头笑道:“只要师公不怪罪徒孙就好。”
张三丰慈祥的笑了笑,随后问道:“嗯,这件事师公知晓了。那你为何不听师公的教诲深入”
本来张三丰想顺口叫‘魔教’,但一想到张无忌已经成为了明教的教主,自己的徒孙是明教教主,那他自己不也成“魔教”的人了?
于是张三丰改口说道:“你是如何成为明教教主的?”
张无忌回答道:“徒孙不敢欺瞒师公。其实明教众人并没有外界看上去那么不堪,相反徒孙与他们接触后,发现他们都是视死如归的真汉子。虽然明教这些年来确也有恶行,但多是江湖纷争,是非功过难以明说。而且更多的是少林的挑拨,还有朝廷的栽赃污蔑罢了。”
“明教教义为善去恶,匡正世间公理正义,历朝历代官府欺压百姓的时候,他们便会组织义军挺身而出。这些年来,明教众人一直在行驱逐胡虏还我河山的义举。屡次拒绝胡人朝廷的拉拢,胡人的朝廷自然不会说明教的好话。这众口铄金,人言可畏,若是不详加查查的话,便会认定明教是邪魔外道。”
说着张无忌从怀中拿出了足够说服师公的有力证据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