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八章:混元魔劫
“梁山贼寇?”
张玉堂眼中符光流动,宛如两柄天剑划破了总兵府的上空,望了出去,就在总兵府外,麒麟镇的城墙前,旌旗高扬,人马。
旌旗随风飘荡,鲜红如血,写着四个白色的大字:替天行道!
“果然是梁山泊的人!”
“前面带路!”
吩咐了一下,前来的人转身,引领着张玉堂、青蛇、许娇容、张博、李勇、阿宝等人,一起向着麒麟镇的城楼上而来。
麒麟镇总兵魏无忧,已经站在城楼上,观看着梁山的人。
人一过万,如山如海,这一眼望去,密密麻麻的全都是人,且这些人仿若修行了什么功夫一般,周身都微微泛着星光,一些修为高深的,头顶上三寸处,星光照耀,连成一片,仿若一片星河临尘。
“这是罡煞星力!”
张玉堂心中清明:“看来这些转世星神已经逐步掌握自己前世的力量,而且也把自己的功法,部分的传授了下来,只是不知道,这些星神,最终打算怎么做?还是如我看的水浒传中那般,作恶多年后,再归顺朝廷吗?”
现在的人皇野心勃勃,张玉堂并不想让人皇掌握这一支的力量,这股力量非常的惊人,一百零八位星神,个个神通广大,战力非凡,都是天生的战将。
这些战将,一旦归属人皇,人皇的野心定然会无限膨胀。
“大人,梁山贼寇人多势众。时常攻城略地,为祸一方。”
魏无忧看着麒麟城下的梁山贼寇,气势汹汹:“这麒麟镇是通往京都的一道屏障,梁山贼寇一直想攻下麒麟镇,可是麒麟镇中人人同仇敌忾,悍勇好战,梁山贼众虽多,却不能把我麒麟镇怎么样。”
张玉堂笑道:“都是将军治军有方,军民一心,才能克敌制胜。”
轰隆!
魏无忧正要谦虚几句。就听到麒麟城下一声炮响。梁山贼阵中走出一员年轻的将军,一身甲胄明亮如雪,坐在一头红枣马上,手里一杆长枪。指定麒麟城。放声喝道:“那一个前来送死!”
“将军。末将愿意擒下这将来,为将军下酒。”
魏无忧身旁,一位将军出列。抱拳躬身,周身传来甲胄的铿锵之声。
“好,有劳王将军了!”
魏无忧大喜,这位王将军是军中宿将,颇有神力,且通有道法,是一名难得的勇将。
吱吱!
麒麟镇的大门打开,王将军单人独骑,冲出城外,喝道:“乱臣贼子,还不前来受死!”
“兀那贼子,你听好了,我梁山上下,奉托塔天王的旨意,替天行道,劫富济贫,劝你们速速打开城外,归降梁山,献出城中米粮,否则,大兵压境,俱成齑粉,悔之晚矣。”枣红马不住的踏着蹄子,达达的不断,马身上,来将气势如虹。
王将军骂道:“好贼子,想让我麒麟城开,任你们这群贼寇纵凶妄为,除非踏过我的尸体,否则休想进入麒麟城半步。”
再不说话,王将军一拍马屁,纵马挺枪而来,枪法如龙,神出鬼没,轻轻一挥,满天都是枪影,密不透风,对着梁山贼寇,一枪盖了下来,如雨垂九天,汹涌无比。
“还不受死!”
梁山贼将稳坐马上,看着攻来的王将军,冷冷一笑:“死!”
眉心当中,忽然裂开一道缝,缝隙中一只竖眼睁开,放出一道黑光,直射进王将军的眉心额骨,王将军扑腾一声落下马来。
旋即,梁山贼将手中长枪一挑,挑起王将军的尸身,在空中舞动,气势高扬:“还有谁前来受死?”
魏无忧脸色微变:“想不到梁山贼将精通妖法,王将军神通未展,就屈死此生。”
转过头,看向了张玉堂:“大人,可曾看出,这人施展的是什么神通?”
张玉堂想了一会儿,才说着:“将军,这人施展的是魔道神通混元魔劫,是吸收成千上万的怨气,按照秘法修成一直竖眼,竖眼一睁,怨气如线射入对手的神魂中,神魂就会被怨气缠绕而死。”
“混元魔劫?”
魏无忧忧心忡忡:“大人,可有对阵之道?”
张玉堂道:“天地分阴阳,自然有生克之道,只需一位佛法精深的人,施展佛家神通,固守一下,降服怨气,这混元魔劫自然破解,到时候,魔劫怨气反噬,此人必死无疑。”
魏无忧道:“战阵上,那里来的佛门和尚,除此之外,可有别的办法?”
“没有了。”
张玉堂道:“我知道有一位高僧,佛法精深,此人一来,定然能够降服魔劫,建功立业。”
魏无忧大喜:“大人,这位高僧是谁,我立即派兵去请!”
张玉堂一指东方,笑道:“这人是镇江府金山寺的法海和尚,曾经在大峨山精修,神通广大,佛理精深,更掌握数种佛家至宝,此僧一到,魔劫顿消。”
“好,暂且休兵,挂出免战牌,我立即派人前去请法海禅师。”
魏无忧令身旁卫兵,挂出免战牌,任由梁山贼将鏖战,只是不应,暗地里,派人去了金山寺不提。
却说乘着红枣马的将军,在阵前骂了一通,见麒麟城中将兵只是不理,也觉得无趣,退下阵来。
梁山上一干战将,都齐聚过来,赞扬刘唐道法精深,刚刚上阵,便斩杀敌人将军,扬三军威风,堕敌人锐气,功不可没。
刘唐意气风发:“诸位哥哥,我看麒麟城也没有什么,不如今天晚上,举火为号,发出雷法,震开城门,占领麒麟城。”
“刘唐兄弟,千万不可。”
却是梁山主帅托塔天王晁盖说道:“我原本就是麒麟城的人,对麒麟城了解的透彻,这麒麟城中有着上古儒家圣人的真迹镇压此地,我们的神通在麒麟城会受到压制,施展不开,一旦进去,就是羊入虎口,有去无回。”
“我这一次来,就是为了恐吓城中的守将,赚取城里的米粮来,咱们梁山的人越来越多,需要的食物也越来越多,何况还有许多百姓要养,那点儿粮食已经不够了。”(未完待续。。)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