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0章 甩锅给神仙
但是楚凡怎么说呢?楚凡总不能说我让锦衣卫去陕西米脂找姓李的孩子,是为了不让李自成出生?编不下去了,只好谎称是算命先生说陕西米脂有个孩子即将出生,此人将影响大明气数。
古代有个好处,所有解释不通的问题,都可以甩锅给神仙,老天爷,说不得万历却信了,并且安排锦衣卫、东厂一起去办,务必把陕西米脂所有姓李的男人都搬出米脂。
不到半月,京城西郊已经聚集了两万余来自两广和江浙的士兵。
楚凡这边配套坐的非常到位,营房,训练场,已经基本完工,一如甘州卫训练飞鹰陆军师的升级版,一切按照最精锐的训练策略执行,此次负责训练的是刘大力。
一月后,山西大同府也已经聚集了藏兵和肃州卫、天水卫的士兵一万五千人,整装待发。
辽东方向,戚家军的吴惟忠带领部队且战且退,回到了辽沈一线,但是次波军并没有急于追击,原因有三。
一是戚家军作战勇猛,且积极求战,一直从山海关推进到了中朝边界,此次突然后撤,很明显不是戚家军的性格,次波军有些摸不着套路。
二是戚家军后撤辽沈后,空出来前方一大片开阔平原,而次波军在大平原东侧,建州女真在大平原西侧,中间地带没有任何物理阻隔,次波军和建州女真也没有进行过信息互通,是以谁也不敢随意跑到中间平原地带,万一被夹了饺子,可不是好玩的。
三是辽沈一线具有城防和高山掩护,易守难攻,如果要发动攻势,不做好完全准备,贸然出击,在大平原上明军居高临下,容易吃亏。此三个原因正是楚凡让戚家军后撤的主要作用。
这样才能为后方调兵争取时间,如果再不后撤,努尔哈赤如果一路杀下来,戚家军将被阻隔在边境线上,不但断了补给,还有可能受到前后夹击。
但是,仅仅半个多月后,小西行长就和努尔哈赤取得了联系。
双方互通友好后,居然一起进入了辽沈平原,扎营对峙,随时准备向明军辽沈防线进攻。
这一点超出了楚凡的想像,一直认为次波国人和女真人之前没有联系,不会马上变成联盟,至少要经过好几轮的磋商和沟通,取得充分信任,才有可能结盟,但是这次情况却有些出乎意料。
而此时,明军京城一部才刚刚开始训练,山西大同府一部才刚刚集结兵力。
形势进一步危急下,楚凡作出了个让所有人不解的决定,戚家军继续后撤。
如果把辽东比作一条鱼,那么现在女真和次波军正处在鱼腹部位,辽沈防线相当于鱼尾和鱼身交界处那最窄的部位,而再向下则是鱼尾,京城就处在鱼尾下方。
一旦冲破了辽沈防线,向下又是大平原,那么,只要冲破最后一道长城防线,就可以直达北京。
这是一场豪赌,楚凡放弃辽沈防线,就只能拿北京的命运做赌注了。
而楚凡给戚家军寻找的去处,更加有趣,这个地方叫宁远。
宁远的位置相当于鱼尾的正中间,开阔平原上的一个据点。
经过前阶段英勇战斗,戚家军损失也基本过半,大约四万人不到,匆匆撤回了宁远,辽阳、沈阳拱手相让。
小西行长的次波军和努尔哈赤的后金军(在占领抚顺后,建州女真建国,改称后金),立即向下推进,次波军占领了辽阳,后金军占领了沈阳。
局势急转直下,朝廷里再次炸开了锅。
辽东沦陷、京城危矣。
万历站在大殿最高处,龙椅已经无法承载这位热锅上的皇帝了,来回在大殿中走动,所有人都在等待兵部众人来报告情况。
杨镐为首的兵部一众人等紧接着走进了大殿。
“杨镐,你怎么解释?为什么轻易放弃了辽沈?现在他们合兵一线,如果直攻下来,京城如何处置?”
杨镐老油条一声不吭,“扑通。”一声跪在地上却不说话,而杨镐身后站着的,却是楚凡。
作为兵部二号人物,实际的掌权者楚凡,无疑是对此责任最大的,此时朝堂上众人都看着楚凡。
楚凡紧接着环顾四周道:“皇上,众臣工,兵部已尽全力防御,但奈何敌众我寡,不能硬碰硬啊。”
这话说的没错,大家也都很清楚,但是国家的地盘,你说让就让出去了?两个城池,而且是最好的天然屏障,你说不要就不要了?在大家眼中,打不打的过是一回事,但是你这不打就后撤,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,即使戚家军全军覆没,也要死在辽沈战场上,而不是拱手相让。
于是很快就有人向楚凡发动了攻击。
“江山社稷,是你兵部职责,不战即退,丢了天朝颜面,你如何交代?”
楚凡拱拱手,对着那人说道:“不要扣江山社稷这种高帽子,楚某头小,戴不住,但是楚某的职责是彻底消灭敌军,而不是死守一两个城池。”
“如此占据战略优势你不防御,难道要在京城边上打防御战?你到底会不会作战?”
“戚家军只是退守到宁远,你怕什么?即使真的打到了京城边上,不还有高高的城墙,你慌什么?”说着,楚凡给那人一个白眼。
“你别说得轻松,京城万一有个闪失,你拿什么负责?”
“我拿颈上人头负责。”
“你那人头值几个钱?大明江山若是丢了,株你九族又有何用?”
看下面吵的一塌糊涂,乱七八糟,万历先生也急眼了,大喝道:“行了,别吵了。”
顿时,大殿里安静了下来,等着万历训话。
万历清了清嗓子道:“令是兵部下的,责也要兵部担,当然了,既然兵部如此自有兵部道理,各位爱卿就不要再过多质疑,我看如此吧,你们兵部派员到宁远督战,如若宁远再失,也就不用回来了。”
皇上说完这话,众臣又把目光投向了兵部众人。
老狐狸杨镐继续跪地不起,头也不抬,装死听不见。
可不是么,这时候去宁远,不就是陪吴惟忠送死吗?
谁要去,一定是脑子进水了。
“我去吧。”
说此话的,正是兵部侍郎楚凡。
这句话,按理说不该楚凡说,毕竟你是二把手,一把手没说话呢,轮不到你,但是杨镐摆明了当缩头乌龟,兵部总不能说我们不管了,你们看着办吧。
当然了,大多数人都认为,楚凡这是找死型的,想自杀方法多得很,你一定要选择这种克死异乡的方法吗?
第二天消息传出朝廷,不管和楚凡关系好的还是关系不好的,都来给楚凡送行,毕竟这很可能是见他最后一面了。
很多人还带了小孩一起来,一边送行一边教育孩子:看到了吧?不能乱说话,更不能乱逞强,这人就是去送死的,以后你可别学他。
在众人的惋惜和叹气中,楚凡缓缓的走出了城门。
随着楚凡去的,只有几十个亲兵。
一路上,秦红非常警觉,时刻守在楚凡身侧,因为现在的确非常危险,除了江宁还在明朝手中,其余地方失陷的失陷,无政府的无政府,基本上属于混乱状态,说不定什么时候次波军或者后金军就会出现在哪个山头上,秦红做好了随时搏命保楚凡的准备。
这种没有根基的女子,命运很少对她们有善意,很多时候她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某个重要的人,草根的命,永远这么卑微。但是楚凡则不以为然,坐在马车里,不停调笑着秦红,安抚着她紧张的情绪。
一路倒是很安静,没有见到什么探子间谍。
吴惟忠在宁远南门迎接楚凡,双方拜过之后,相拥感叹。
算是老熟人了,楚凡当年在朝鲜战场带领吴惟忠在内的明军大破次波国倭寇,以少胜多,吴惟忠记忆犹新,此时查大受、李如松都已战死沙场,物是人非,两人不禁感慨。
当日,楚凡走上四面城墙,查看工事。
宁远城非常奇怪,建筑风格非常独特。
一般的小城,都是口字型,而像平壤那种大城的城门则很多是凹字型,也就说所谓的瓮城。
瓮城的作用很明了,敌军如果攻入瓮城,城头上可以从三个面同时攻击入侵者,达到很高的协同防御的目的。
而宁远城,属于中型城池,但是他不是口字型,也不是凹字形,它是座山字形的城池。
这种清奇的建筑风格,吸引了楚凡,研究过后他认为,这是个有战略思想的人修建的。
山字形城门,可以将敌军分流,而城楼上的守军,还是可以做到三面同时攻击,这个建筑的创意,非常不错。
宁远城的正中间,还有一座高约十米的吊楼,高出四面城墙,可以看到四城战事,是个很不错的了望台。
这种专为战争设计的城池,不得不说要比内地那些普通的城池更利于防守。
晚上,吴惟忠接待楚凡吃饭,居然拿出了高度白酒,让楚凡惊诧不已。
吴惟忠笑笑道:“楚大人见笑了,这不是在朝鲜学了您的酿酒术,有样学样,我回浙江后也学着酿,您且尝尝,和您的酿法口味可有区别?”
蒸馏酒,其实制作初期的过程大同小异,不仅仅是中国的白酒,即使是伏特加、白兰地、威士忌,也都是一样,用谷物或水果发酵,之后提纯。
这些酒的主要区别,在于存储环境。
比如伏特加一般采用无菌设施存放,所以是最纯粹的酒精,所以一般也不带有颜色,一般现代喝调酒时,如果要体现清新水果口味什么的,都采用伏特加做基酒。
威士忌,一般采用橡木桶存储,橡木中独特的菌群会影响酒体结构,在酒内部产生独特菌群,进而影响酒的口感和色泽。而中国白酒,其实也可以根据存储方式的不同分为好几种类型,例如酱香、浓香、清香。
吴惟忠在楚凡开发的蒸馏酒基础上,选用浙江当地特有的泥坛存储,加上放入地下深藏,使蒸馏酒的微生物菌群发生了巨大改变,此时端起一杯,却觉得酒香四溢,口味独特,不知不觉间,发明了第一款清香型白酒。
吴惟忠不但会打仗,还会创造新的酒种,真是个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啊。
“吴将军这里存的酒有多少?”
“哈哈哈,楚大人果然和我想到了一起。”
楚凡顿悟道:“嗯嗯,英雄所见略同,哈哈哈。”
推杯换盏中,楚凡渐渐醉去。
自从回了京城,天天忙的脚不点地,此时出来作战,却难得轻松了一回。
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,楚凡将这句经典的话用在了备战大会上。
站在城头的楚凡,对全体戚家军作出了战前动员,提出几点战前准备工作。
第一是巩固城墙,宁远城的城墙建设的虽然很有创意,但是经过上百年的自然侵蚀,已经变的不那么牢固了。
第二是储备资源,特别是水、粮草、弓箭、弹药,要做好被围困和长期作战的准备。
第三是抓紧训练,主要训练的是楚凡带来的两千支改良版双头三眼神铳的射击。
很快,宁远城中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修城运动。
此时新建城墙肯定不太可能了,但是在表面增加一层石泥防护,还是来得及的。
另外就是派出五千人,往返于京城间运送粮草,分为五十队,一次运输一点点,避免被敌军埋伏截击,损失过大,此时的粮草是作战的灵魂,你少一些,敌人就会多一些,是以决不可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。
由于现在甘州还没有大量向京城输送钢铁,是以仅仅是在楚凡回京这段时间,抢工制造了几千支双头三眼神铳,除了留给两广和江浙援兵训练的枪支,其余的都被楚凡带来了宁远。
可以看得出楚凡此次是要背水一战了,倾其所有,守卫宁远。
而努尔哈赤和小西行长在分析了明军动态后,有些犯难。
说起来,小西行长此时已带着三十万大军进入了辽阳,努尔哈赤带着二十万人进入了沈阳。
对于戚家军的三万人来说,真的是大巫见小巫了,如果在大平原作战,分分钟给你消灭干净。
但是,他们已经结下同盟,目标就是北京,按照他们的合约,攻下北京后,大明江山由两家平分,东边归次波国,西边归后金。所以歼灭敌军不是首要任务。
歼灭城池里以逸待劳的明军更不是战略首选。
但是有个问题就在于,要进攻北京,就要突破最后一道防线,山海关到大同之间的这道长城。
突破点主要集中在山海关或者大同府。
这两个地方一个在鱼尾上端角落,一个在鱼尾下端角落。
而宁远,在鱼尾中间。
也就是说,如果绕过宁远,就可以直接攻击山海关或者大同,但是宁远相当于站在了自己身后,里面的三万多人,说多不多,但是如果突然从身后袭击,自己肯定也损失惨重。
一旦在战场上遭受严重打击,两家实力就会发生变化,到时候再谈什么瓜分大明,你的筹码就会变得少了很多,是以,谁都不想背靠宁远进攻北京。
宁远就像是钉在关外平原上的一颗钉子,让两支大军如芒在背。
那么,为了后背不痒痒,只有一个办法,拔了这颗钉子。
经过努尔哈赤和小西行长商议,决定合兵一处,围攻宁远。
初冬,五十万大军,分别从辽阳和沈阳开赴宁远前十五里扎寨,大战在即。
五十万大军,大体上相当于现代一个小型城市的总人口。
放在古代,相当于京城的总人口。
一个是在东北憋屈了数百年的游牧部落,一个是在小岛上憋屈了上千年的矮子民族。
他们受尽了地域的苦楚,受尽了地域的约束。
巧合的是,在这个时代,他们的国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。
所以,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,谁能错过呢?
于是,他们倾其所有,孤注一掷,要向明朝宣战,突破地域限制,享受大明江山的美好阳光,成为了每个统治者的夙愿。
所以,历史上明朝的没落,并非仅仅是几个太监几个奸臣造成的,也不是内部的农民起义就可以颠覆这个存在了几百年的王朝,而是内外交困,错综复杂的外部局势,糅合到一起造成的。
没办法,该朱常洛(崇祯)倒霉,赶上了这么个时代。
但是现在不同了,因为宁远城中有一个不世出的神将,楚凡。
而日金两军并不知道,这个战争贩子楚凡,正在宁远城等待他们。
五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,压的宁远有些呼吸困难,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。
此时的明军,三万人守在这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的宁远城里,没有后援,没有补给,所有的将士都抱着必死的心态,誓与城池共存亡。
而反观次波军和金军,就轻松了很多,毕竟五十万人,就是堆尸体,也堆到城墙上了,拿下宁远,简直是势在必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