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无广告小说 军史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

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让圣人发生意外

 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,对开疆扩土的意愿是很强大的,只不过有治理的初衷,在杀伐上弱了许多。

  在太子朱标未病逝前,朱元璋已经在陕西行都司布置了好几年,又是迁移军户恢复生产,又是派老将拉拢当地势力。

  西征的准备工作做了许多,可太子朱标的突然病逝,打断了朱元璋的布局。

  从太子朱标病逝的那天起,朱元璋的布局开始以国内为主。

  到了朱棣。

  朱棣为了证明自己,开疆拓土的心愿是很大的。

  五征大漠,南占安南,七下西洋。

  可惜大环境不同。

  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三百年里,是蒙古在世界统治进入崩溃的时期,大明虽然最早从蒙古的统治中光复,可中亚西亚,乃至大漠,还有无边无际的蒙古势力。

  人们虽然败于朱棣,可仍然能从中亚和西亚获得补血,接连的复活,降而复叛,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理。

  最终还是靠着朝贡贸易的体系,以及十五六世纪,蒙古势力已经败亡,才开始真正的向大明称臣纳贡。

  例如俺达汗。

  从俺达汗向大明称臣的那天,无论他真心有多少,可随着他手下数百名的台吉一起向大明称臣,代表了有些事情一去不复返。

  俺达汗再也无法团结他的手下们,一起对抗大明了。

  最后他的子孙想要迁移去青海理佛,需要事先向大明皇帝奏请,获得了大明皇帝的同意,才能迁移去青海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打败了蒙古的大汗,就能稳定大漠,而明初永乐皇帝却不行的原因。

  不是因为康熙比朱棣强大,而是因为世界的格局不同,并且当时还有罗刹国从西而来。

  从世界舞台上彻底的衰败下来,又有残酷的强敌从西追来,二选一已经是最后的选择。

  就像元末明初,奴儿干的部族选择归顺大明而不是朝鲜,同样的道理,大漠上的部族只会选择归顺中原。

  中原才是天朝。

  人们心里的惯性思维。

  但正如世界的格局,蒙古虽然在世界舞台上开始衰败,可有些地区仍然在扩张。

  金帐汗国不提,帖木儿帝国虽然不属于蒙古汗国,可也算得上是关系复杂。

  朱高炽有些担心朱元璋和朱棣起了一样的心思。

  “皇爷爷当初说要出动五十万军户,孙儿虽然不同意出动五十万军户,但会移民五十万人口。”

  指了指舆图。

  朱高炽介绍道,“哈密以沙洲,瓜洲一带为人口主要迁移区,移民十万人口,然后是哈密城一带,移民五万人口,合计十五万人口。”

  然后又指向亦力把里。

  “从哈密城一带通过‘走廊’进入亦力把里,以土鲁番、别失八里、委鲁母为东边的人口密集区,迁移二十万人口。”

  “父王可以到亦力把里,但是不能超过此地,把亦力把里西部地区留给黑的儿火者。”

  朱元璋果然不太愿意。

  明明能吞下整个亦力把里,为何让妥协呢。

  “哈密有两大出人口密集区,那么亦力把里,咱看啊,至少有三处呢。”

  朱元璋画了三个圈。

  第一个圈是刚才朱高炽说的地区,第二圈是以亦力把里为核心的地区,第三个圈就是俺的干地区。

  正好含括了亦力把里南北两大片沙漠夹住的中间平原地区,河流与绿地,基本上都在这三块区域。

  适合农耕和放牧的地区,彻底掌握在大明的手中。

  留下的无边无际的沙漠和荒漠,人们无法长期生存的地带,天然的防御形势。

  看见朱元璋不愿意把俺的干留给黑的儿火者,朱高炽哭笑不得。

  朱元璋见朱高炽的神情,摇头道:“你觉得你把俺的干留给人家是好意,人家领情才行。”

  “咱要是黑的儿火者,咱就回头跟咱大明打一架,如何能轻易让出亦力把里城一带。”

  “他应该不敢。”

  朱高炽说道。

  察合台汗国是反元先锋,后来开始施行与元朝修好的政策,但是从十四世纪初期,察合台汗国进入了动荡期。

  乃至十四世纪中叶,分裂为东察合台汗国与西察合台汗国。

  帖木儿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国。

  西察合台汗国已经成为了帖木儿的领地,而东察合台汗国包括现在的亦力把里。

  东察合台汗国战乱不断,百年来的战火,已经燃尽了这片土地的元气。

  黑的儿火者虽然是东察合台汗国的继承者,可面对当下的形势,选择了交好大明,想要借助大明的威望,恢复东察合台汗国的统一。

  他的这个期望,在历史上并没有达成,一直到十七世纪初期,亡于瓦剌准噶尔部。

  然后就是清朝与准噶尔部的大战,胜利后在当地施行大屠杀,不久从内地迁移数十万汉民。

  如今的黑的儿火者,并没有实力对抗大明。

  从他轻易的离开别失八里,就已经证明了他的想法,并不会固守土地。

  但是亦力把里和大漠的环境不同。

  亦力把里的大沙漠,大山脉,让亦力把里虽然广宽无比,疆域辽阔,可不具备像大漠那般的战略大空间。

  相反。

  因为大沙漠和大山脉,只有极少数的几条通道和出口,把亦力把里的出路堵的很死。

  亦力把里包括后世的新疆,以及中亚的领土。

  从东部到中部地区,两旁是大沙漠和大山脉,只需要控制后世的伊犁河谷就行。

  但是出了伊犁河谷,中亚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开始渐好,大沙漠和大山脉并不是无法活人,能养活少数的人口。

  也就是后世的阿富汗,为什么能坚持的原因,大沙漠和大山脉,反而成为了游击屏障。

  朱高炽画了一条线。

  “我们的实际治理范围,截止到亦力把里一带,最远以热海为分界线。”

  众人纷纷看去,朱元璋也盯着舆图。

  热海是后世的伊塞克湖。

  伊塞克湖在后世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境内。

  以热海为分界线,出了伊犁河谷,外面的地带开阔了起来,有草原,荒漠,山脉,盆地,地形复杂。

  简而言之,不再是控制走廊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地区。

  “西部地区交给黑的儿火者管理,属于我大明的领土,先把哈密与亦力把里的生产力恢复,让当地百姓心向大明。”

  皇太孙的策略偏向于保守。

  金忠很赞同。

  其余的官员也对皇太孙刮目相看,如今以大明的实力,不顾局势一味的扩张,是很多统治者的通病。

  朱元璋见孙儿坚持他的主意,没有多问。

  孙儿想的都是顺利的事情,可朱元璋认为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,黑的儿火者真愿意接受吗?

 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,没有说话离开了文华殿。

  众臣按照朱高炽的规划,各行其事,从军户和民户两方面,征集移民的对象。

  ……

  武昌。

  楚王府。

  朱桢带着侍卫们,从远处看着武昌冶铁中心总部的大工地,看不见的尽头,让朱桢心里沉甸甸的。

  “听说北边的藩王们,虽然放归了藩王府,可是权力却没有恢复,甚至连王府的卫队都解散了。”

  楚王长史府的官员说道。

  朱桢回过头,没有看刚才说话的官员。

  这位从秦王府南逃,被他收留的长史,看在已故二哥的情面上,朱桢并没有亏待对方。

  顾应时并不怕楚王翻脸。

  秦王长史府,随着老秦王去世后,开始了内斗,可随着北平新军的入侵,他们什么都没有了。

  谁也不想失去权力,顾应时甚至有新秦王的密信,不过他没有拿出来,现在还不到时候。

  眼前最大的希望就是楚王。

  作为圣人的第六个儿子,楚王不但就藩的早,并且多次带领大军出征。

  无论是领兵的才能,还是手里的军力,是目前其余藩王最大的一支。

  中华重工的触角深入到了武昌。

  和当年陕西的局势岂不是一模一样。

  等中华重工在武昌站稳了脚跟的时候,就是楚王落得和秦王、晋王、宁王、齐王、辽王、周王六王一样的结局。

  “你的心思太多了。”

  朱桢冷冷的说道。

  楚王虽然才三十余岁,但是在洪武十四年就开始带兵,平定蛮夷,征伐云南,活捉阿鲁秃,征讨西蛮,剿灭洞夷……

  征伐二十年,战功赫赫。

  如果以平叛和征伐的时间以及带领大军的次数等等来看,楚王的功绩不比朱棣差。

  甚至在有些方面,比燕王朱棣都要强悍一些。

  大明西部,西南,南部,中部地区的稳定,基本上少不了楚王的身影。

  要知道元朝虽然消亡了,但是如今才是十四世纪,未进入十五世纪。

  亚洲除了东亚,仍然属于蒙古的时代。

  国内同样还有蒙古留下来的势力,并不是愿意乖乖的归顺大明,一样的有野心。

  汉人当了百年的下等人。

  对汉人威望造成的打击是巨大的,许多势力有信心,觉得他们自己也行。

  顾应时被楚王呵斥了,不但没有生气,反而内心窃喜。

  越是接触楚王,顾应时越是觉得来对了。

  如此的权势,楚王甘心失去吗。

  必然是不甘心的。

  燕王远在数千里之外,监国的只是燕王的儿子,只要圣人有个意外,如何不能成事呢。

  以强而亡的例子又不是没有,顾应时有许多的谋划可以针对,如今思考着圣人。

  该怎么才能发生意外呢。

  需要人配合。

  顾应时想到了一个人。

  (本章完)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