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无广告小说 军史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

第五百六十四章 工匠比科学家重要

  赵胜在文华殿的偏间坐等。

  小黄门奉茶的时候,忍不住打量了这位最强屠夫,报纸他们都看过了。

  不认得字的小黄门,也会从别人口中听到。

  看起来就是个普通人,怎么成为了最强屠夫,小黄门暗暗惊奇。

  赵胜只能当做什么也没看到,如常的品茶。

  文华殿的规矩很多,但是又充满了人性化,例如三急,并不是失礼的行为。

  几口热茶下肚,赵胜的心安宁了下来。

  抬起头又看了看室内的布局,忍不住内心暗叹,当年见到小王爷的时候,谁能想到有今日。

  不久。

  有人来请,赵胜连忙跟随,到了正殿,见到了朱高炽。

  “请坐。”

  朱高炽满脸的笑容,非常的和气。

  眼前的学者最近受了不少的苦,他只能精神上给他打气,希望他不要自暴自弃。

  赵胜拿出了新的一串数据。

  调研司的佥事,乃至京城国子监教谕,他负责的不光有社会人口分配预估数字模型推算小组。

  “根据下面工作人员们统计回来的数据,五年内所有的新发明,包括学术上的,传统的文人阶级,占比百分之三十,而工匠占比最多,提升到了百分之六十三。”

  听到赵胜的回报,朱高炽并没有意外。

  工业革命,本就是工匠为主。

  最重要的发明家们,背景和身份惊人的相似,几乎所有的人是学徒工,或者是工匠,在工厂工作。

  纽科门是铁器店的学徒工、约翰凯伊是织布机制造工、亚伯拉罕达比是卖麦芽酒的人、阿克莱特是个理发师,也是个做假发的。

  特雷维西克是矿井工的工匠、哈格里夫斯和克隆普顿都是纺纱工、亨利科特是个铁匠。

  瓦特是造船工人的儿子,同时也是学徒工。

  所有这些发明家中,只有瓦特与该领域的科学家有一点点的联系,还是拜苏格兰不正规的学术网络所赐;

  在最重要的发明家当中,只有自动织布机的发明者埃德蒙卡特莱特有大学文凭。

  正如西方人评价割圆术。

  割圆术的成就是惊人的,可是算出了那么多小数点又有什么用呢,对社会技术发展并没有帮助,因为太过超前了。

  同样。

  科学并不是工业革命的支持,运用技术才是,而中国的运用技术更是优秀的。

  果然。

  朱高炽翻看了下去,传统文人的发明,主要以学术为主,例如数学等等。

  而实用型运用技术,基本上是工匠发明出来的。

  “可以肯定的得出结论。”赵胜已经没有了早上的丧气,恢复了镇定,平静的说道:“工业化的工厂,在扩大产能的过程中,遇到各色各样的问题,因此推动了工匠们解决问题的动力,带来了新技术上的踊跃出现。”

  朱高炽点点头。

  这篇理论报告,朱高炽非常的认可,比起上一篇的人口数据理论报告,虽然资料和推论没有错,但是提出的方法却不合时宜。

  “因此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,技术司的重要性,目前的阶段,要远远超过科技司。”

  “所以接下来的优待政策,应该偏重技术司与工匠。”

  朱高炽又一次的笑了。

  人无完人。

  赵胜此人在整合数据上的推论,才能是优秀的,可是在应对上却颇有不足。

  他的大局观和政治敏感度不够。

  其中之一,总要给传统文人们留个口子。

  “技术司是当下的基石,而科技司是未来发展的源泉,两者同样重要。”

  “我相信任何事物都有瓶颈,当运用技术达到了瓶颈的时候,唯一突破的方向就是科技。”

  “而科技并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建成的,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发展,才能为运用技术提供支持。”

  朱高炽教导的说道。

  赵胜沉思起来。

  如果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导师,那么赵胜毫不怀疑,自己的导师就是皇太孙殿下。

  “属下回去后,会重新要求小组组员们,推论出新的应对方案。”

  “很好。”

  朱高炽笑道。

  “还有技术司的小九,他不愿意来京城,托我告诉皇太孙殿下,民间商行挖走的工匠越来越多。”

  赵胜说道。

  朱高炽没有在意。

  中华重工未来的方向,是垄断基础能源,以及国家命脉行业,其余的行业,由中华重工与民间商行竞争。

  朱高炽绝对不会偏袒谁。

  谁的能力强,谁就多占市场份额,谁的能力不行,谁就关门大吉,但是用人制度必须控制在工民联合部的规章制度下。

  工人,工匠,学者等等。

  他们既在技术司和科技司挂名,获得人才津贴,又获得工民联合部的权益保护。

  宗旨就是无论他们在中华重工,或者中华重工体系,乃至中华重工上下游产业链,以及民间大商行,任何地方的待遇和福利是一样的。

  为他们的自由流通提供了保障。

  “工匠离开所在的州府,需要向当地衙门报备,同时在新的地方登记。”

  “是为了保障大明的工匠不外流,但是国内大部分地区是任由通行的。”

  “从人才、资金各方面,给予中华重工体系和民间商行一样的扶持政策,并不分内外。”

  “所以工匠们的去留,不能给予限制。”

  中华重工只能给予稳定。

  在工钱上,反而中华重工要降低收入差距,缩小人们的贫富水平,最大化的促进中产阶级。

  利益上,民间商行更为的灵活。

  并不是每个人都追求稳定的,更有技术司和科技部,乃至工民联合部的保障,相当于给了人们离开中华重工的底气。

  赵胜明白了皇太孙殿下的想法,于是离开了文华殿,按照新的思路,开始推论起应对方案。

  “这段时间来,你辛苦了。”

  当赵胜提出离开的时候,朱高炽安慰道。

  “属下不辛苦。”

  赵胜终于露出笑脸,愉快的笑道。

  朱高炽也没有继续多言。

  赵胜可以求见自己,已经是他最大的资本,许多的官员都没有他的特权。

  离开了文华殿,已经是中午时分,于是赵胜去了文华殿的伙房,吃了一顿堂食。

  文华殿不只是一个宫殿,周围有建筑群。

  是具备了政事功能的办公区域,有不少的职能部门,包括内阁也在此地。

  食堂很大。

  地面干净,桌面整洁。

  小黄门,吏员,车夫,马夫,侍卫们都在这里吃饭,热水烫煮过半个时辰的餐盘,上面还留着余温。

  四菜一汤。

  赵胜干净利落的吃完,在许多指指点点的氛围下,把餐盘递交桶中,然后平静的离开。

  “就是他啊。”

  “对,大明最大的屠夫。”

  “哈哈。”

  身后的传来的声音,让赵胜加快了脚步。

  乘坐公车回到了调研司,进入了他所负责的调研室。

  室内。

  组员们士气低下,许多挂名不用长期坐班的学者们,许久没有来了,赵胜安抚了士气,重新布置了任务。

  忙碌间就到了下班的时辰。

  赵胜如常的下班,没有选择在伙房吃饭,第一个离开了调研司,一路乘坐公车回到坊区。

  “诶。”

  “姓赵的,你别走。”

  几名邻居不善的看着赵胜。

  “你这人为什么这么坏?”

  “一肚子的坏水。”

  “你想过没有,你说的会有什么后果?”

  几人摩拳擦掌。

  赵胜是军户舍人出身,并不怕打架,他笑道:“我是军籍,领取科技司五级人才津贴,国子监教谕,调研司佥事。”

  “虽然我没有正式品级的官身,可是你们想好了,打我的后果很严重的。”

  几人愣了愣。

  长串的头衔,的确唬住了他们,几人犹豫了一番,骂骂咧咧的离开了。

  赵胜笑了笑,很快又无趣的转身。

  “导师。”

  经过了巷道,回到了家中,倭国年轻的女佣打开大门,跪在地上迎接主人的回家。

  赵胜进屋后,见到了自己的学生。

  “你回来了?”

  “嗯。”

  “我整理了一篇稿子,所以提前回来。”周承志激动的说道:“我想到了一个新的应对方法。”

  赵胜的父亲在北平,他的妻子儿女也在北平,孤身在京城,家里只有一个女佣。

  门口,女佣拿起掸子往赵胜身上掸了掸灰,又为赵胜取下外套。

  赵胜坐到案几前,接过起身站着的周承志手里的稿子。

  不久。

  倭国女佣从茶水间端出来热茶,跪坐在案几旁,摆好了茶盘,然后才起身行礼后离开。

  周承志眼观鼻,鼻观心。

  导师虽然是军籍,其实更像个文人,在生活上很有讲究,追求细节和完美。

  不过导师的私德,周承志不会去评价。

  “大片井制度,保障了军户们的稳定,提升了他们的收入,在社会资源和分配的模式中,军户们是社会的中层阶级。”

  “既保证了军队的兵源,又保障了兵源的素质。”

  “同时,军户们有成为社会消费的重大力量,经济循环体系的重要一环。”

  “可是谁也没有想到,多出来的物资,军户们的热情并不在消费一事上,而是用在了繁衍后代。”

  “他们的生产物资,并没有投入到社会上进行循环,而是留下了粮食,增加的人口上,自身消耗掉了。”

  “最终和大片井制度实施之前一样,卫所制度三代人破产,同样,大片井制度也会三代人破产。”

  “如何让他们把剩余物资拿出来消费,而不是过量的繁衍后代,学生想出了一个方法。”

  周承志看来。

  生育人口绝对是必须的,只是当下的军户生育的太多了,大大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速度。

  土地生产有限,工业发展速度也是有规律的。

  像军户们这样生,还请女佣,让周承志大开眼界,也知道了军户们有多能生。

  只要有富余,他们就全部用来生。

  那谁去消费。

  如此多的嘴,消耗的都是粮食,有限的粮食一下子就耗费完了,工业发展同样跟着完蛋。

  求月票,感谢亲爱的书友们,祝大家中秋快乐,阖家幸福。

  (本章完)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