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content>
汉王望着自己身后的楼云冷哼了一声说道:“没想到我们这就多了一个小兄弟了。你有什么看法吗,我的太子殿下。”
汉王说的话的声音很轻,但是却很清晰。
太子皱了皱眉,他当然知道汉王的意思,他也听到了关于楼云的传闻。
至于这件事的真伪除非问皇帝本人,不然的话其他人谁也不敢瞎说。
只不过皇帝对这个谣言的态度则是很值得玩味。
锦衣卫无孔不入,他们的情报搜集能力可以说是天下第一,这件事情他们这些人都知道了,更何况是锦衣卫与东厂了。
锦衣卫,东厂是直属皇帝的亲军与情报系统,皇帝肯定是知道这件事的,平时如果遇到这种谣言的话,这些散播谣言的恐怕就要掉脑袋了。
之前说朱允常是皇帝私生子的有几个人就被杀头了。
这一次皇帝竟然是不闻不问,这完全不是自己父亲的性格。
自古君王最无情,他为了自己的皇位,亲自领兵攻打自己的子侄,而建文帝对于自己这个叔父却很仁慈,他们都是靖难的亲历者。
都知道当初建文帝南军的战斗力如何,虽然李景龙是个草包,但是建文帝的身边也不乏忠勇无双之人。
南军的战斗力不弱,汉王虽然自傲,自大,但是他却十分的尊重自己的对手,他是大明帝国的最强将星,但是也不代表他在战场上就是无敌的存在。
他虽然有楚霸王,吕奉先的无双武力,但终究还是个凡人,他可以以一当千,甚至是当万,但对于十万,数十万的军士,他也会胆怯。
他也受过伤,也有吃败仗的时候,如果不是自己的那位大哥建文帝妇人之仁。
曾经下诏“勿使朕有杀叔之名”,这句话致使朱棣在靖难之役之开一面,手下留情,但是皇帝非但听不进去,反而是贬黜了太子。
如果不是因为立嗣立长的祖训在那里,那个时候朱棣或者已经将他的世子之位给废除了。
这并不是因为皇帝对那些人深恶痛绝,而是对太子的行为感到了忌惮,皇帝要杀,太子要放,这是在收买人心,皇帝当然要提高警惕,因为靖难的胜利,朱棣也成为了惊弓之鸟。
他害怕以后也有人打着靖难的旗号来反对他,他更害怕逃走的建文帝在其他的什么地方号召忠于他的人,再度起兵反抗他。
毕竟他这个四叔的皇位可是来的名不正言不顺的,毕竟皇室的亲情是十分淡薄的。
正因为如此,太子才对这件事感到了疑惑。
因为这不符合皇帝的性格,如果有人造这种谣言的话,他肯定会大发雷霆然后将那些人凌迟处死的。
不过这一次皇帝是不闻不问,甚至是默许这种说法的存在,现在太子的心里也在打鼓,没准和朱允常走在一起的那个小子真的是他们的兄弟。
太子也看了看朱允常另一侧,自己的儿子,朱瞻基。
皇室之中的年龄差距是非常大的。比如太子与朱允常,两个人差着十几岁。而太子的儿子朱瞻基则是和楼云的年纪相仿。
有的时候大哥已经人近中年,孙辈都有了,结果最小的弟弟还是个孩子。但是他们两个是平辈。
用年龄在皇室之中是衡量不出辈分的。
自己这个儿子这两日好像有些心绪不宁的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。只不过他听永平公主说,他是得了相思病。
儿子喜欢上了姑娘,当父亲的自然是全力支持。
只不过皇帝人员的身份特殊,这让太子不得不慎重起来,毕竟朱瞻基是他的大儿子,又是长子长孙,自己父皇器重的晚辈。
或许皇位轮不到自己的身上,直接传给他也是很有可能的。
毕竟祖父传位给孙子这种情况是有的,他们的大哥,建文帝的皇位就是这么来的。
作为皇位的继承者,太子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优柔寡断的人,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,也是为了他的儿子。
因为太子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,他人近中年,因为日夜操劳,他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。
他害怕自己会步了大伯的后尘。
他的大伯便是太祖皇帝的长子,太子朱标。
如果自己的那位大伯还在的话,自己的父亲是绝对不会造反的。当然也没有机会造反。
太子很害怕自己会先皇帝一步而去,到时候皇帝传位给自己的儿子。传位给长孙。
如果是那样的话,靖难之役的历史或许将再度重演。
太子不相信自己的儿子能有能力除掉他身边的这两位。
或许那样的话,朱瞻基将成为第二个建文帝。而最有可能成为新的“永乐大帝”的就是汉王。
太子很害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。因为大哥建文帝就是一个例子。
太子已经为自己的儿子安排好了一桩亲事,与他定亲的人是朝中重臣的孙女,或许这个姑娘自己的儿子不会喜欢,但却可以利用这些关系保住朱瞻基的地位。
太子想用这种姻亲关系将重臣绑在朱瞻基这一边,因为如果朱瞻基顺利登基称帝的话,那么他的孙女将成为皇后。
只要能保住皇位,天下的美女将任由朱瞻基挑选。
只是先要忍下这一时之痛。
太子轻咳了两声,他的金黄色手帕上都是鲜血。</content>
最快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