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无广告小说 军史 阉党二世祖

第四十五章 火铳

阉党二世祖 有限无敌 4711 2024-05-22 01:56

  马铖看了看剩下的几副盔甲,指着那副山文铠问道:“张大人,这副山文铠给我行不?”马铖实在喜欢这副做工精美的盔甲,虽然现在自己穿不了,但是可不代表自己未来穿不了。这十几日马铖一直跟着士兵一起训练,将来体能上来了肯定能穿上。

  这副山文铠张国柱原本就要送给马铖的,听马铖这么说张国柱笑道:“二少爷喜欢自然可以拿去!”

  马铖满意的点点头,又指着那个全身鱼鳞甲说道:“张大人,属下还有一百一十一个手下,这样的盔甲有多少?给我来一百一十一套!”

  张国柱听马铖这么说好悬没忍住踹死他,这个二世祖以为这是什么?糊弄人的纸甲吗?

  鱼鳞甲其实就是中国札甲的一种,札甲出现的很早,在春秋战国时各国就已经开始大量装备。札甲的甲片是长方形大片铁片,在铁片上有四至六个不等的孔洞,然后用麻绳将铁片牢牢的固定在生牛皮上。

  春秋战国时代因为生产工艺不行,所以札甲只是普通的盔甲,对弓箭等远程武器防护力有限。到了汉朝提冶铁技术的提高,让札甲甲片可以做的很小,同时汉代发明出折叠的甲片编缀技术,每个甲片上压下,左压右,使受力点由原本的一个甲片承担变成周围五六个甲片承担,所以防护能力极大加强。因为这种层叠札甲形似鱼鳞,所以也称为鱼鳞甲。

  这种鱼鳞甲防护力出众,样式美观,所以在汉代基本上是高级将领穿的盔甲。但是军队讲究的是团队作战,几个人也许可能装备起这种华丽的盔甲,但是全国上下数十万士兵可装备不齐这种盔甲。所以札甲在南北朝时期达到高峰,但是在隋唐时期随着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一些的明光铠和山文铠出现,札甲这种工艺繁琐的盔甲慢慢的没落了。

  到了明代全国上下上百万军队,同时明代的经济远没有唐宋时代强,所以山文铠也装备不起,再加上明代火器的大量使用,像明光铠和山文铠这种盔甲已经不能防御铅弹的打击,所以工艺简单、对火器有一定防御力的棉甲开始大行其道。

  张国柱拿出这几套盔甲都是精品,都是给军中将领穿的,马铖现在一开口就要一百套,张国柱别说没有,就是能拿出来也不能给马铖。

  如果是其他将领敢跟张国柱这么说话肯定被臭骂一顿,但是马铖身份特殊,张国柱只好耐着性子说道:“二少爷,这些盔甲都是给军中将领准备的,普通士兵可装备不起这种盔甲,如果二少爷想要为手下装备盔甲,请看看这种!”

  说完张国柱指了指堆在仓库一角的大堆盔甲,马铖上前拿起来一副看了看,这种盔甲只有前胸装备了甲片,还不是鱼鳞甲那种层叠技术,而是由二十多片巴掌大的铁片连接而成。

  马铖看了看那些铁片,根本不是刚才看的那种上好锻铁,看样子是生铁翻模浇筑而成,上面都是砂眼气泡。

  这种盔甲防御刀枪还行,根本防御不了弓箭火枪,马铖转过身问道:“张大人,这是普通士兵穿的盔甲?”

  其实明代后期武备废弛,除了边军因为要和蒙古满清作战装备好一些,中原各地的卫所兵这种盔甲都有没。张国柱因为是总督的镇标,所以有优先装备权,才能从南京兵仗局得到这些还算不错的盔甲。

  张国柱叹了口气说道:“二少爷,这些盔甲还是总制大人贿赂了兵仗局的管事太监,才能发放下来的,就这种盔甲咱们也没有多少,只有五百副,刚刚够镇标装备的。”

  马铖听张国柱这么说也理解他的难处,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已经烂到根了,这不是个人能解决的问题。

  马铖不在强迫张国柱给他盔甲,在马铖的规划中他的军队要装备全火器,要在弓箭射程外御敌,所以装备这种笨重的盔甲倒也没什么必要。不过那种没有甲片的棉甲还是需要的,这种棉甲对火器弓箭有一定的防御力,同时因为是棉花制成,还有一定的保暖能力。

  “张大人,那这种纯棉甲有一百套吗?”

  张国柱听马铖这么说点头道:“这种棉甲倒有很多,可以满足二少爷的需要!”

  “好,但是这一百套棉甲都要红色的,一种颜色穿起来好看!”明代棉甲颜色很多,大部分以红、蓝、青色为主,马铖都要红色当然不是为了好看,只是火枪使用的是黑*火药,发射起来硝烟弥漫,如果不是穿鲜艳颜色的军装在战场上很容易分不清敌我。

  张国柱听马铖还有这种要求,没办法只好苦笑着点头答应。

  盔甲的问题解决了,下一步就是火枪。

  马铖看了看这仓库中都是盔甲,并没有火枪:“张大人,末将的一百人都要装备火铳,能不能让末将看看张大人手中都有什么火器?”

  张国柱没想到马铖竟然要将那一百个士兵都装备火铳,就是军中精锐也达不到百分百装备火器。但是张国柱也没办法,他现在只希望马铖这个吸血鬼赶紧滚。

  张国柱领着马铖来到另一间仓库,这里摆放的都是火器。张国柱这里虽然盔甲不多,但是火器弄了不少,满满当当放了一大仓库。

  马铖以为明军装备的火器只有火枪火炮两种,但是进入仓库才发现自己想错了,明军火器种类繁多,马铖一眼看去就发现了十几种。

  后世鲁迅先生说过一句名言:“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,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;外国用罗盘针航海,中国却用它看风水。”因为后世鲁迅先生在文学界崇高的地位,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在火器使用上远远落后于西方。

  作者本人一直很尊敬鲁迅先生,但是对这句话却实在不能苟同。中国将火药用作军事用途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,在宋代火器的使用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。不过当时火药配比不科学,火器种类繁多,所以火器只是战斗中的辅助手段。

  在元代经过吸收西方火器使用技术,再加上中国工匠的聪明才智,将宋代繁多的火器简化,开始在军中逐步装备金属制身管武器。

  到了明代朱元璋北伐,军中火器装备数量更是达到了半数,朱棣时期在御林军中还组建了全火器的神机营。根据记载明军神机营有士兵五千人,装备火铳三千六百杆,基本达到了人手一杆。同时神机营还装备了野战炮兵,装备盏口将军火炮一百六十位,同时还为炮兵装备了四百杆手把铳,也就是防身短火铳。这种火力密度不要说当时的欧洲,就是后世鸦*片战争时期的英军也达不到。当然这只是单指火器装备比例,如果对比火器威力明军是绝对不如英军的。

  明朝的火器在前期一直领先欧洲,在中后期被欧洲逐渐超过,不过在火器装备数量上还是欧洲的数倍。

  在明朝后期在知识分子中已经有人意识到火器落后于欧洲,所以有一些人已经开始学习西方火器逐步改良明军火器。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赵士祯。

  赵士祯一生改进和发明了十几种火器,其中迅雷铳、擎电铳、鲁密铳都已经超过欧洲同类武器,成为明军的制式装备。

  现在马铖手中拿的就是一杆迅雷铳,这种火枪由五个枪管组成,后面有握把,作战时可以连续击发火枪。马铖看到手中这种奇怪的火铳十分好奇,这不就是电影中那种手摇加特林吗?

  马铖上下左右翻看一边这种武器,虽然能达到一比五的火力密度,但是这种多枪管火枪在装药十分繁琐,怪不得后世这种多管武器并没有普及。只有等到金属定装弹药出现,多管武器的春天才能到来。

  放下迅雷铳马铖又拿起擎电铳,这种火枪就是小口径的佛郎机,其实当年赵士祯也是参考佛郎机发明的擎电铳。这种火枪在枪管后部有一个弹仓,用来放入子铳,然后用火绳击发,每杆擎电铳配备六个子铳,可以形成连续不断的火力。

  不过这种火枪缺点也很明显,那就是气密性不够导致射程很近,再加上明代火药威力不足,所以擎电铳的有效射程只有三十步,也就是四十多米。

  马铖看了看这个擎电铳也感觉华而不实,这种火铳还不如大号佛郎机来的爽快。

  下一杆火枪就是大名鼎鼎的鲁密铳,鲁密在明代代指土耳其,这种火枪也是当年赵士祯根据土耳其火枪改进而来。这种火枪已经基本具备了后世燧发枪的特点,有瞄准机构,有点火装置,除了击发还需要火绳外完全就是一杆燧发枪。

  马铖用手掂了掂这杆鲁密铳,重量大概在七八斤,长度在七尺左右,马铖问道:“张大人,这杆火铳射程多远?”

  边上管仓库的大使赶紧上前解释道:“大人,这种鲁密铳每次装药四钱,铅弹三钱,射程在三百步!”

  马铖听那个大使这么说大吃一惊,明代一步要迈两次腿才算一步,所以一步的距离大概在一米二,那三百步不就是将近四百米?后世带膛线的步枪也就这个射程,明代的滑膛火绳枪能达到这种射程?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